1
 

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建設與投資指南

2015-11-20 09:23

前言

  為防治污染、保護環境,指導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確保工作成效,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為指導性文件,可作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建設與投資的參考依據。本指南由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提出,由科技標準司組織制訂。

  本指南起草單位: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本指南2013年11月11日由環境保護部批準、發布。

  本指南由環境保護部解釋。

  1總則

  1.1適用范圍

  本指南適用于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項目的建設與投資。

  1.2術語與定義

  1.2.1植物籬:是指在坡地上相隔一定距離密集種植多年生草本、喬木或灌木植物,形成無間斷性或接近連續的植物帶;具有分散地表徑流、保土蓄水、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增加土壤肥力等功能,能有效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具有構建容易、建造成本低、使用方便簡單、經濟效益高等特點,一般不需要專業知識與技術即可運用。

  1.2.2生態溝渠:生態溝渠由農田排水溝渠及其內部種植的植物組成,是一種濕地生態系統和水生廊道系統,通過溝渠攔截徑流和泥沙,植物滯留和吸收氮、磷等,實現生態攔截氮、磷等的功能,具有占地面積小、運行和建設費用低、水質凈化效率高等特點。

  1.2.3植被緩沖帶:是位于水生和陸地之間的過渡地帶,一般被描述為長的、線狀的鄰近溪流,河流、湖泊、水庫等各種水體的植被帶,通稱為岸線植被緩沖帶或岸線緩沖帶,分為原生植被緩沖帶和人工植被緩沖帶,人工植被緩沖帶又分為森林緩沖帶、林農復合緩沖帶和農田緩沖帶;具有保水固土,過濾徑流,防浪護堤,改善水文狀況,提供生物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完整性等功能。

  1.2.4前置庫:是利用水庫的蓄水功能,將因表層土地中的污染物淋溶而產生的徑流污水截留在水庫中,延長水力停留時間,經物理、生物作用強化凈化后,排入所要保護水體,其功能主要包括蓄渾放清、凈化水質等,具有投資小、見效快、效果好等特點,是控制面污染源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1.3規范性引用文件

  制定本指南主要參考了以下文件,包括: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實行“以獎促治”加快解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09]11號)

 ?。?)《中央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9]165號)

 ?。?)《中央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環發[2009]48號)

 ?。?)《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申報指南(試行)》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促治”項目環境成效評估辦法(試行)》

 ?。?)《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指南(試行)》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指南》(環辦[2012]50號)

 ?。?)《飲用水水源保護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T338—2007)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08)

 ?。?0)《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5768—2009)

 ?。?1)《公共信息導向系統設置原則與要求》(GB/T15566.1—2007)

  1.4技術模式選取

  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分為河流、湖庫水源保護工程技術、小型塘壩水源保護工程技術和地下水源保護工程技術三種類型。河流、湖庫水源保護工程技術包括取水設施、取水口隔離和飲用水源標志三項子技術。小型塘壩水源保護工程技術應包括取水設施、水源污染防護、取水口隔離和飲用水源標志四個子項技術。地下水源保護工程技術工程內容包括:取水設施子工程、取水口隔離子工程和飲用水源標志子工程。

  保護區標志和隔離防護設施為各類水源地保護必備的兩項技術。生態攔截工程可更有效的保護水源地,已有溝塘分布基礎的水源地可優先選用生態溝渠。就不同地形而言,生態溝渠可在平原河網地區得到較大規模的應用,小規模應用則不受地形限制。前置庫系統可優先選取具有天然坡降地勢的水源地類型,實際應用中不受區域限制。植被緩沖帶多應用于河流湖泊水源,目前應用較為廣泛,可作為水源保護的基本措施。

  2農村飲用水源選址工程技術

  2.1概述

  要選擇水質良好、水量充足、便于衛生防護的水源。水質應符合GB3838或GB/T14848的三類以上水質,在水源保護區內無大型工業污染源。當地表水源不能滿足規定要求時,應優先考慮水質達標的地下水作為給水水源或采取必要方法凈化達標。當有多個水源可供選擇時,應考慮供水的可靠性、基建成本、運行費用、施工條件和施工方法等,進行全面技術經濟分析與評價后確定。水源防護區域范圍內應杜絕一切可能危害水源水質的設施和有礙水源水質的行為。新建水源地或改、擴建存在水質安全隱患的水源地,要監測豐、枯兩個季節的水質與水量,保證滿足水環境質量標準及供水需求。

  2.2建設內容

  大型河流、湖庫水源地取水口應盡可能離開岸邊,距離大于30m;取水口位置應在最枯水位線以下0.5m。取水時盡可能采用傍河取水方式,設置取水井而非從大型河道、湖庫直接取水;井口設置應高于大型河流、湖庫正常防洪水位線。地下水源應設置在鎮(鄉)村的上游地區,選擇包氣帶防污性好的地帶;打井深度按照當地水文地質條件,以保證滿足取水水量和取水水質達到飲用水水質要求為準。

  2.3投資估算指標

  水源選址投資主要為新建或改建水源費用,挖建取水井費用在60~200元/m,因水位深度、土層質地而異。

  3保護區標志設置

  3.1概述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包括界標、交通警示牌和宣傳牌。各類飲用水水源地均須設置警示標志。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界標一般設立于保護區陸域界線的端點處。隨保護區域形狀不同,在相應形狀頂端設置界標,如:多邊形即設置在多邊形的頂點;弧形設置在弧頂切點;圓形設置在外切正方形的端點,并結合水源地護欄圍網等隔離防護工程設立界標。根據環境管理需要在人群易見、活動處(如交叉路口,綠地休閑區等)設立界標。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界標的設立應綜合考慮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的界標設立數量和分布進行設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交通警示牌設在保護區的道路或航道的進入點及駛出點。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道路警示牌設置于一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和準保護區范圍內的主干道、高速公路等道路旁。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宣傳牌的設立位置可根據實際需要在適當的位置設立飲用水源保護區宣傳牌。各地方政府可根據實際需求設計宣傳牌上的圖形和文字,如介紹當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地形地貌、保護現狀、管理要求等。

  3.2建設內容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的顏色與材質選取、尺寸要求及設立方式參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標志技術要求》(HJ/T433—2008)。

  3.3投資估算指標

  飲用水源保護區標志由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制,價格按各地的定額而異。標志的加工要求、外觀質量及測試方法參照《公路交通標志板》(JT/T279)。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界樁、界碑的不同類型和數量,按照各地區的定額進行投資估算。

  交通警示牌遵循國家標準GB5768—2009《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標志底板材料性能執行標準JT/T279—2004的反光交通標志牌的單價,參考價格(表1)如下:

 ?。?)1.2毫米厚鋁板做按標準圖案貼好反光膜,反光牌制作單價:320元/平方,如:1.2毫米鋁板,直徑50厘米=90元/塊,直徑60厘米=120元/塊,交通牌背后配鋁槽碼15元/塊;

 ?。?)1.5毫米厚鋁板做按標準圖案貼好反光膜,制作單價:360元/平方,如:1.5毫米鋁板,直徑50厘米=95元/塊,直徑60厘米=130元/塊,交通牌背后配鋁槽碼15元/塊;

 ?。?)用厚度2.0毫米厚鋁板做按標準圖案貼好反光膜,制作單價:400元/平方,如:2.0毫米鋁板,直徑50厘米=100元/塊,直徑60厘米=145元/塊,交通牌背后配鋁槽碼15元/塊。

  設置交通警示牌的投資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制作耗材花費,二是安置交通警示牌的人力花費。制作材料花費參考以上價格。埋設費用因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存在一定差異,較發達地去如東南沿海埋設交通警示牌的工資標準在90—120元/人/天,西北地區40—80元/人/天。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宣傳牌的造價因其大小和造型而略有差異,價格分布在300—800元/塊的區間內,并累加各地相應的埋設費設置每塊宣傳牌的造價。

  表1 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標志投資參考(價格水平年:2010年)

  內容 具體要求與投資參考

  材料費

  1.界標:300~500元/塊,以設計規格為準

  2.交通警示牌

  材質要求:鋁板,且按標準圖案貼好反光膜

  規格和單價:1.2 mm厚:260~380元/m2

  1.5 mm厚:290~430元/m2

  2.0 mm厚:320~480元/m2

  3.宣傳牌:300~800元/塊,因大小和造型而異

  飲用水源保護區標志由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制,價格以各地定額為準。標志的加工要求、外觀質量及其測試方法參照HJ/T433—2008中規定。

  4隔離防護設施

  4.1概述

  為防止人類活動造成不利影響,按照HJ/T338—2007劃分的保護區和保護范圍,依據水源地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和環境管理需要,在人群活動較為頻繁的一級保護區陸域外圍邊界應設置隔離防護設施。該設施包括物理防護和生物防護,前者包括護欄、隔離網、隔離墻;鑒于隔離墻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推薦采用護欄、隔離網;生物防護主要為植物籬構建。取水簡易且水量大的河流、湖庫型水源存在易受污染的問題。因此,應在水源地周圍應設立隔離防護籬,利用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攔截農業污染物進入水源。

  4.2建設內容

  4.2.1物理防護

  物理隔離防護設施應遵循耐久、經濟的原則。目前應用較多的護欄和隔離網,是電焊網片護欄和勾花隔離網。參照高速公路隔離網設計,飲用水水源地的防護欄規格為高度1.7m,頂部0.2m向內傾斜。

  4.2.2生物防護—植物籬

  植物籬建設的關鍵步驟包括:樹種選擇和植物配置、帶間距確定、栽植密度和栽種技術。

  植物籬應選擇區域適應性強、具有較好生態效益(多年生、分枝密、根系發達、生物量大等)且兼具一定經濟效應的物種,結合實際需要可輔助栽種一些景觀植物。一般由喬木、灌木和草本三類搭配組成。格局設置應參照本地天然植被格局及喬灌草比例。

  栽植密度因植被種類而異,如果根莖萌發力強則形成籬墻需時短,可設置較大株距,否則應密植;依據灌木或草本實行單行和多行;以植物籬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其水土保持、改善土壤養分和控制面源污染的生態功能為宗旨。

  帶間距設置應滿足四方面基本要求:有效減輕侵蝕、盡量減少植物籬與帶間作物的競爭、便于耕作、確保最高土地利用效率。應根據坡邊坡度、土地厚度和植物冠幅的大小以及林木栽種技術等綜合確定其數值。

  表2 幾種特定坡度條件下臨界坡長和植物籬帶間距

  坡度(°) 臨界坡長(m) 最大水平帶間距(m)

  5 9.2 9.1

  10 6.0 5.9

  15 4.2 4.0

  20 2.8 2.7

  25 1.8 1.7

  4.3 投資估算指標

  表3 農村飲用水源地隔離防護投資參考(價格水平年:2010年)

  類型 種類 價格參考

  鐵網防護欄:高1.7m;平均180±35元/m

  材料費 PVC浸塑護欄:高1.7m;平均95±20元/m

  物理防護 PVC隔離網:高1.7m;平均60±15元/m

  運行維護費 平均5±1元/m

  材料費 平均700±150元/m2

  生物防護

  運行維護費 平均2.0±0.4元/m2

  其中在構建植物籬等生物防護措施種植的植物品種各異,根據各地區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選擇當地的優勢樹種,沿隔離保護區的邊界建設防護林,具體投資因地域差異,按各地的定額確定。樹種價格按照樹高、蓬徑不同而異,部分樹種價格(表4)參考如下:

  表4 植物物種參考價格(價格水平年:2010年)

  植物種類 參考價格(元) 植物種類 參考價格(元)

  狗牙根 籽播 2.32 花葉蔓 25株/平方 21.41

  籽播白三葉 2.42 黃馨H35—40 20棵/平米 22.71

  紫三葉 2.82 紅葉小檗H30—35 25棵/平米 25.88

  百慕大 5.58 南天竹H25—30 16棵/平米 26.16

  鳶尾 30棵/平米 5.86 繡線菊H25—30 25棵/平米 28.38

  紅花酢漿草 36棵/平米 6.67 金絲桃H30—35 25棵/平米 28.38

  早園竹H250—300 3棵/平米 8.24 豐花月季H30—35 25棵/平米 28.38

  麥冬 36株/平米 8.47 木槿H80—90 9棵/平米 28.55

  茭白 20棵/平米 9.04 毛鵑H20—25 25棵/平米 33.38

  闊葉麥冬+石蒜 36株/平米 10 珊瑚木H50—70 16株/平米 33.94

  紅葉美人蕉H35—40 12棵/平米 12.15 剛竹φ3 4株/平米 35.43

  早園竹H250—300 5棵/平米 13.74 紅葉石楠H25—30 20株/平米 37.88

  闊葉麥冬 36株/平米 15 南天竹H25—30 25棵/平米 40.88

  紅葉美人蕉H35—40 16棵/平米 16.2 夾竹桃H101—130 16棵/平米 42.17

  芒 20株/平方 16.5 紅葉盧竹H110—120 30棵/平米 43.42

  火棘H25—30 25棵/平米 18.38 金邊黃楊H30—35 36株/平米 44.56

  火棘H25—30 25棵/平米 18.38 金邊黃楊H30—35 36株/平米 44.56

  火棘H25—30 25棵/平米 18.38 金邊黃楊H30—35 36株/平米 44.56

  金葉女貞H25—30 25棵/平米 20.88 金鑲玉竹H150—180 16棵/平米 47.16

  大葉梔子H45—50 25棵/平米 20.88 薔薇H80—100 12棵/平米 49.62

  蘆葦H150—180 20棵/平米 20.95 木槿H80—90 16棵/平米 50.75

  5農村飲用水源污染防護技術

  5.1生態溝渠

  5.1.1概述

  生態溝渠具有良好的水文效應、水環境效應和生態效應,適用于各類規模水源地保護工程。該技術占地面積小,適用于原本已有溝渠系統的農田區域,對水源地四周原有的溝渠進行改造可降低建設成本,有效攔截農田徑流污染從而保護農村飲用水水源。

  5.1.2建設內容

  生態溝渠主要由工程部分和生物部分組成。工程部分等高開溝,兩側溝壁可由蜂窩狀水泥板組成,也可由木樁或扁竹固定。溝渠內部可以構建攔截壩或攔截箱減緩水速,延長水力停留時間,使流水攜帶的顆粒物質和養分等得以沉淀和去除。后期運行和維護包括隔離帶管理(植被收割等)和疏浚清淤等內容。

  植物的選擇多以耐污性較好、生長適應能力較強、根系較為發達的植物為主,同時考慮美觀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植物種類合理配置,可包含挺水、浮水、漂浮及沉水植被類型及岸邊護坡植物。種類選取以本地物種為主,可適當引入去污或繁殖能力較強的其他種類。

  5.1.3投資估算指標

  表5 農村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生態溝渠投資參考(價格水平年:2010年)

  內容 價格參考

  10~15元/m3

  土方開挖及整理

  植物栽種 種類:以水生植物為主

  價格:15~25元/m,價格隨種類而異2

  100~200元/m,因石料種類而異3

  石料、木樁

  8~12元/m2

  植被收割

  15~20元/m3

  疏浚清淤

  運行維護費用 0.16~0.24元/(m·a)3

  5.2植被緩沖帶

  5.2.1概述

  植被緩沖帶是控制流域非點源污染、保持水土和提高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可有效保護河流及湖泊類型飲用水水源。植被緩沖帶必須具備一定的寬度和高度才能起到阻隔人群活動的作用。植物種植在配置和布局上要相互協調,喬木、灌木、草類相結合,充分考慮空間分布上的均勻、合理性及樹種組成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也應考慮本地立地條件(包括影響林木生長的氣候、地形、地質、土壤、植被等環境條件的總稱)和適生植物的種類,因地制宜。不同樹種搭配的復合型植被緩沖帶具有較佳的水文水質和生態效應。

  5.2.2建設內容

  植被緩沖帶一般設置在下坡位置,植被種類選取以本地物種為主,適當復雜的緩沖帶結構布局有利于構建更穩定的植被系統。緩沖帶寬度的設置應結合預期功能與可利用土地范圍。

  表6 植被緩沖帶寬度設置參數

  推薦功能 寬度(m)

  水質保護 5~30

  岸邊生境緩沖帶 30~500

  水體岸邊穩定 10~20

  洪水削減 20~152

  碎屑輸入 3~10

  5.2.3投資估算指標

  表7 植被緩沖帶建設投資估算參考(價格水平年:2010年)

  內容 價格參考

  土方開挖 10~15元/m3

  基質填埋 200~400元/t

  植被種植 15~25元/m2

  運行維護費用 15~25元/(m·a)3

  5.3塘壩水源入庫溪流前置庫技術

  5.3.1概述

  前置庫系統綜合良好的沉降效應、水文效應、生物效應,具有較強的水體凈化功能,適用于缺少污水收集設施的地區進行面源污染控制,解決農田灌溉污染問題,保護飲用水水源;更適用于有一定降雨量基礎的山地區域,多設置在江河入湖口。典型前置庫通過在入湖口筑壩,建成位于主體湖泊水庫上游的小型水庫,用于截留進入主體水庫的污染物。若生態強化處理系統不能滿足前置庫水質相關要求,應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處置設施,使得入庫水質滿足相關要求。

  5.3.2建設內容

  可選技術包括生態河道構建技術、生物浮床凈化和生物操作技術、生態透水壩構建技術以及前置庫系統的運行調控技術。工程包括土建、河道工程及生態工程。

  庫區內水生植被要達到一定規模,應占總庫區面積30%左右。應合理設置挺水植物、浮葉植物與沉水植物的比例,保障水質的同時應注意控制水生植物或藻類的過度生長,同時要防止水生植物過度生長造成二次污染。

  物種選擇遵循因地制宜原則,以本地物種為主,盡量避免引入外來物種。根據庫區景觀要求,配置不同高度與形態的植物,保證種類多樣性的同時滿足水體凈化要求。魚類應避免過量繁殖,可通過人工調控避免水體強烈擾動,通過食物鏈達到水生生物間的動態平衡,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5.3.3投資估算指標

  表8 前置庫系統子系統指標投資估算參考(價格水平年:2010年)

  內容 參考價格

  河道工程和生態工程 小型規模:20~50萬元

  中到大型:80~100萬元

  15~40元/m2

  水生植被種植

  河道清淤疏浚 300元/h

  透水壩和礫石床 600~900元/t

  300~600元/m2

  生物浮床

  機械設備租賃 1500~2000元/d

  運行調控管理 小型規模:1~5萬元/a

  中到大型:10~20萬元/a

會員企業鏈接
中聯環股份有限公司.png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隆力德環境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福建微水環保技術有限公司
圣元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威士邦(廈門)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鑫澤環保設備工程有限公司
波鷹(廈門)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省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嘉園環保有限公司
福建海峽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環境保護股份公司
高科環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泉州市天龍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創冠環保(中國)有限公司
分享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