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省政府同意,省生態環境廳、發改委、財政廳、金融監管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項目產業化 促進“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現對政策出臺背景和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強調“綠色是福建一張亮麗名片。要接續努力,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為我省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深入開展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2022年4月,省委、省政府印發《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明確了“十四五”及中長期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路線圖和任務書。要深化攻堅路徑、強化攻堅手段、謀劃攻堅項目,推動污染防治實現新突破?!扒逍赂=ā辈荒芸俊帮L吹雨打”,必須依法治污、科學治污、精準治污,必須靠實打實的污染治理項目落地支撐。
今年年初,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提出在生態環境領域大力實施項目工作法,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召開省直部門座談會、政企座談會及“6·18”項目成果發布會等,積極對接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并調研走訪多個省直部門、金融機構、環保企業及九市一區相關部門等。在此基礎上,結合福建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工作實際,制定了《若干措施》。
二、總體思路
《若干措施》圍繞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總目標,著力加快構建生態環保項目支撐體系和產業發展體系,以項目支撐環境治理,以項目拉動有效投資,以項目培育“福建制造”,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新的實踐路徑。
《若干措施》主要體現在“1236”上,“1”是堅持左右協同、上下聯動,建設完善全省統一規范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庫;“2”“3”是堅持環境治理與產業開發統籌推進,項目管理和產業培育兩手發力,通過“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滾動接續生成項目,推動環保產業發展;“6”是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金融支持、產融合作”,搭建政策支持平臺、融資服務平臺、專家智庫平臺、技術轉化平臺、項目對接平臺、第三方服務平臺等六大平臺,全鏈式精準服務項目落地。
三、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提出六個方面十八條措施,具體包括:
一是統籌精準謀劃項目方面,主要解決“項目來源”問題。用好“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工作法,聚焦目標任務、聚焦系統治理、聚焦民生福祉,負有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相關部門聚力,建立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庫。實行分級負責、分類推進、部門協同、全年開放,形成滾動接續謀劃儲備項目態勢。
二是協力加快項目審批方面,主要解決“前期審批”問題。對納入省級庫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推薦列入或增補省重點項目。有關部門加快項目審批核準備案、用地用海用林等前期工作手續辦理,促進項目盡快落地實施、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是多元籌措項目資金方面,主要解決“資金保障”問題。把生態環境作為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領域,建立財政環保投入保障長效機制。符合條件的項目,優先爭取安排省級及以上各類資金、專項債券、盤活存量資金。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創新提供更多融資支持。支持社會資本自主投資、與政府合作等多種模式,參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
四是推動環保產業加快發展方面,主要解決“產業帶動”問題。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招引實力企業來閩投資建設,支持發展“福建環保制造”品牌,推行環保管家、環境醫院、區域環境綜合治理托管等環保服務新模式。加強企業梯次培育,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企業間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優勢賽道切入。鼓勵企業研發創新,開展“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攻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五是搭建多元化對接平臺方面,主要解決“落地實施”問題。著力構建全鏈式服務模式,搭建政策支持平臺—提供“一站式”政策工具包、融資服務平臺—對接“多元化”融資渠道、專家智庫平臺—“智囊團”參謀幫扶、技術轉化平臺—“孵化園”創新推動、項目對接平臺—搭建項目產業“展示臺”、第三方服務平臺—打造服務機構“云超市”。
六是健全項目協同推進機制方面,主要解決“組織推進”問題。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廳際聯席會議機制,定期調度項目進展和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的難點和堵點問題,壓實屬地地方政府項目謀劃和組織實施主體責任。實施正向激勵,生態環境專項資金對績效評價結果好、生態環境治理項目推進快及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等符合條件的地方予以傾斜。加強示范引領,定期遴選和公布優秀項目、技術案例,對表現突出的一線項目工作者和集體、項目業主、設計方及承建方等,給予或支持獲得榮譽或獎勵。
![]() |
|